有这样一首诗??
“我想找一个地方,建一座房子;东边最好有山,南边最好有水。
北边,可以耕种的几亩地,而西边,必须有一条高速公路。
我哪儿都不想去了,就想住在那儿,读几本书,种几棵菜,听几声鸟叫……
如果真的闲下来,无所事事,就让我坐在屋檐下,
在寂静的水声中,看路上飞速穿梭的车辆,
替我复述我一生高速奔波的苦楚。”
这首诗出自“高速人”之手,感动了我,从中真实的感受到了筑路人常年驻扎在崇山峻岭间的艰辛与不易。
在陕西,“十三五”收官之际,也有这么一群人,立下军令状,夜以继日奋战在秦巴山间,为全面完成陕西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任务,争分夺秒,使命担当。
这群人,就是就是奋战在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(以下简称“安岚高速”)路面施工的筑路人,陕南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圆梦人。
而这条路,就是陕西“十三五”实现县县通高速的最后一条高速公路??“安岚高速”。
绿色环保建设百年工程
笔者有幸在“安岚高速”通车前,跟随中交二公局东萌公司负责全线路面施工的项目总工朱保锋、副经理张伟深入一线施工现场,感受“安岚高速”筑路人是如何将天斩变通途,聆听他们与山斗、与水斗的动人故事。
熟悉陕南地形地貌的人都清楚,在这里要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的困难有多大,不是山就是水,在山水之间修路,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是放在第一位,特别是“安岚高速”全线自然资源丰富,线路穿越安康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,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十分敏感,生态环保就成了“安岚高速”凿山架桥时要把握的原则底线。
安岚高速全长47.41公里,隧桥比为84.6%,你可以想象,这47.41公里的建设难度有多大。站在路面项目部内悬挂的施工进度图跟前,可以清晰的看到,该项目穿越秦巴山区的徒峭深邃和水系发育的狭窄河谷,横跨秦岭南缘造山带和扬子地块两个构造区,穿越23处大的地质断裂带,反复跨越汉江、月河、岚河等大型河流,地质条件复杂多变,加上坍塌、变形、侵限、突泥、涌水等病害,施工难度特别大。